百年物理长河 光是最深邃的哲思 和最浪漫的隐喻 几十年求学道路 光是追梦者心中不灭的信仰 1979年至1988年 刘泽金、薛其坤、王玉鹏 金奎娟、郑婉华 五位同学 将最美好的大学青春 留在山东

山东大学院士们的青春长啥样?一起来揭秘_薛其坤_刘泽金_山大

百年物理长河

光是最深邃的哲思

和最浪漫的隐喻

几十年求学道路

光是追梦者心中不灭的信仰

1979年至1988年

刘泽金、薛其坤、王玉鹏

金奎娟、郑婉华

五位同学

将最美好的大学青春

留在山东大学光学系

多年后

他们接连成长为声名卓著的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大学光学系有了一段佳话——

“一门五院士”

展开剩余94%

院士们的青春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带你倾听院士们讲述

他们在山大度过的青葱岁月

1970年

为满足我国国防战略需求

山东大学抽调部分物理系骨干教师

与晶体生长研究室

合并创立光学系

是全国设立最早的光学系之一

从第一任系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原校长

邓从豪教授起

数名蜚声海内外的光学家汇聚于此

瞄准前沿,攻坚克难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光学人才

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山大力量

星聚光启时

1979年

16岁的刘泽金受到科幻电影

《珊瑚岛上的死光》的影响

怀揣追光梦想

和对中国光学事业前途的憧憬

选择了山东大学激光专业

一年后的开学季

同样有两位追光少年来到山东大学

追随心中之光,绽放青春光芒

15岁的“天才少年”王玉鹏

思索着对“光”的理解

踏进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山东大学

17岁的沂蒙小伙薛其坤

出于对激光的好奇

以高考物理接近满分的成绩进入山东大学

两年后,东北姑娘金奎娟

同样追光为梦,来到山大——

当时全国唯一有光学系的大学

时光流转,又是两年倏忽而过

五位院士中最小的师妹郑婉华

因着对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兴趣

加入了山大光学系的大家庭

不同的入学契机

但拥有执着追光的相似灵魂

五位院士的梦想之光

自此在山东大学相遇汇聚

交织成通向伟大未来的虹桥

青衿岁月映光途

故事一:量子力学“成绩风云”

据最早进入山东大学的刘泽金回忆

当年负责教授量子力学的老师

要求十分严格

量子力学考试题目很难

许多同学都不及格

但是当时的刘泽金

一举夺魁,得了99分

成为同学们眼中闪闪发光的“学霸”

没想到

这纪录时隔一年便被打破了

“(我)一直拿这个事吹牛

后来被王玉鹏师弟给‘灭’了

他第二年量子力学考了100分”

刘泽金笑着说道

故事二:座位“大战”

在量子力学成绩这件事上

薛其坤没有刘泽金和王玉鹏那样耀眼

但是来自农村的他

十分珍惜能够来山东大学读书的机会

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79级和80级

有时候会合在一起上大课

薛其坤和刘泽金一样

经常到一个教室抢座、占座

所以刘泽金对这位好学的小师弟

也有很深刻的印象

冬天的济南寒风刺骨

但薛其坤在经过白天忙碌的学习

吃完晚饭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找座位继续看书

到了晚上十点

就算自习教室已经熄灯

好学的他背着书包

继续寻找能够学习的地方

“争这一个座位,多学上一个小时”

这是薛其坤的坚持

也是山东大学的优良学风

故事三:师道风骨,烛心传道

陈继述是

当时教傅里叶光学的授课老师

他中英双语的教学方式

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陈继述)是用英语板书

当时对我的英语学习

应该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

薛其坤非常佩服陈老师的教学能力

不但能把晦涩难懂的光学讲清楚

还能随时写英文、讲英文

受陈老师启发

薛其坤也不断精进自己的英语水平

为他以后的学术交流

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郑婉华也对陈继述老师十分敬重

“(陈继述老师)真的是诲人不倦

比如说有问题你不懂

他会一遍一遍地讲给你听

有时候那些问题我听得都不耐烦了

但是老师还在认认真真给同学讲”

这种发自内心的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和对学生的关怀

让同学们如沐春风

青春的另一种模样

这是梦想的启程地

青春在指尖流连

谈到对学校印象深刻的地方

他们这么说——

“我们每天晚上和中午都会到小树林去

几个人在那里聊天”

小树林叶落叶长

承载着春秋变换和一代代学生的足迹

“在我们新校操场边上

有一对老夫妻每天晚上做的生煎包

那是我们补充能量的源泉”

尝一口校园美食

是学生时代简单的幸福

“物理研究和踢足球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需要考虑全局,才能找到突破口”

薛其坤最喜欢的运动是踢足球

奔跑在山东大学的草坪上

青春在脚步中跃动

院士眼中的山大

校园里氤氲着学教之风

滋养着匆匆笃行的脚步

“山大当年给我们的教育

打下了我们日后成为院士的基础”

虽然身在光学系

但是他们在母校的引领下

系统学习了普通物理

高等数学、四大力学等基础课

山东大学的学科体系设计重视基础

为学子走向更深远的学术生涯

迈向更广阔的社会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这些课程的设置

不是打开了一扇窗

而是打开了一面墙”

在五位院士的眼中

山东大学是这样的

“山大对我来说

是我认为最好的大学之一”

“期盼着从母校传来令我们兴奋的

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消息”

“千言万语,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山大是一束光

让我们一直追逐在

科研未来无穷尽的发展的道路上”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

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担当

“人人皆可拔尖,个个都能创新”的理念

成就了“一门五院士”

今日的学子们

向光而行,追光而去

循着前辈的足迹

孜孜不倦,勇攀高峰

声明

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发布于:山东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